湿气缠身有哪些特征? 分清寒热祛湿才有效
一转眼,就要立夏,天气会慢慢变得潮湿。当湿气侵袭身体,往往会出现一些较为明显的信号,湿性重浊黏腻,所以湿邪较重的人会觉得身体沉重,头脑昏沉,上楼甚至抬腿时都会觉得双腿沉重,整个人身体也会有困倦乏力的感觉。这就是中医讲的“湿重如裹”。身体湿气重,最容易出现疲惫、饭后犯困等不适。然而,不同体质者所采取的祛湿方法也应有所不同。
寒湿体质需散寒祛湿
寒湿多因外感寒湿或过食生冷,损伤阳气,致使湿邪凝滞,常见怕冷、便溏、口淡等症状。
对于寒湿体质的人来说,需要温阳、散寒、祛湿,除了用薏苡仁、山药、茯苓、赤小豆、扁豆这些健脾祛湿的药食同源之品外,还可用一些辛香之品,赶走寒湿。
湿热体质需清热利湿
湿热常因外感湿热或饮食不节,脾胃运化失常而生,表现为发热、口苦、便黏等。
对于湿热体质者,饮食需注重清热利湿。可选冬瓜、苦瓜、芹菜、空心菜等性寒凉的蔬菜促进湿热排出。薏苡仁、赤小豆等谷物也是祛湿好选择。茶饮推荐绿茶、苦丁茶、金银花茶、蒲公英茶,能清热解毒。此外,要少吃辛辣油腻、甘甜厚味食物,如辣椒、油炸物、蛋糕等,同时戒酒,以防加重湿热症状。
辨证调理效果更佳
五指毛桃具有很好的化湿作用,湿重之人尤宜使用,但服用时不建议直接泡水喝,因其根部质地比较坚硬,仅仅用热水泡茶很难将其有效成分充分析出,影响疗效。所以,最好用煲汤的方式,可以充分发挥其功效。比如,可以用五指毛桃与排骨、鸡肉或者瘦肉等一起熬煮。具体制作时,也可搭配各种中药煲汤,辨证使用,适用于不同体质的人群。
与肉桂相配,可以起到散寒祛湿、温经止痛的作用,适用于体内寒湿之气较重的人;与赤小豆、薏苡仁、茯苓相配,可增强健脾渗湿的作用,适用于湿热较重之人;与土茯苓相配,具有健脾胃、祛湿困、壮腰膝的功效,适用于湿气过盛之人;与生姜、大枣相配,能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,可缓解因过食寒凉之品导致的胃寒。